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庆元“大搬快治”提速的背后
2018年05月16日 08:58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浙江卫视记者 杨川源 王西 叶欢娜 潘衍兵

  编者按: 5月6日、5月11日、5月14日18:30,浙江卫视分别播出了《庆元“大搬快治”提速的背后(一)远离隐患让居住更安心》(本报5月8日曾作报道)、《庆元“大搬快治”提速的背后(二)搬迁避险一个都不能少》、《庆元“大搬快治”提速的背后(三)民生配套,让下山移民住得安心》三篇报道,讲述了庆元“大搬快治”提速背后的感人故事……本网对第二、第三篇报道作摘登。

   (二)搬迁避险一个都不能少

  5月4日,县里“大搬快治”推进会一结束,贤良镇镇长李一娇,就直奔不想搬迁的贤良镇富林村叶大伯家。叶大伯身体不好,这一次,李一娇专程接他去看安置房。

  叶大伯认为,厨房不实用,没有土灶。“很多人不同意,都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生活不适应,他们觉得生活成本太高了。”李一娇说。

  记者问叶大伯:“小李去您家做过几次工作了?“很多次了,天气有点变化,镇里就要派人来了。”叶先光说。

  看了半天,叶大伯还是没有答应搬迁。记者问想过要放弃吗?李一娇说:“那肯定是不能放弃的。听到有强降雨,根本没法睡着,我们一户户去跑,希望他们以后回头看,认为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对的。”

  在庆元,像李一娇这样参与到“大搬快治”中的基层干部有近千人,县、乡镇、村三级联动,让红线范围内的老百姓尽快搬迁。

  庆元地质环境复杂,隐患不局限在红线范围内。在“大搬快治”推进办,记者看到,这样大叠大叠的整村搬迁申请都来自红线外。

  庆元县“大搬快治”推进办公室主任胡正顺说:“原来没有列入整村搬迁的,现在都是在申请整村搬迁,像我们东部乡镇,因教育资源和医疗短缺,大部分子女都到县城读书,他们也是很迫切。”

  要让红线内的老百姓尽快下山安置,也要满足更多人提升居住环境的需求。在这次史上最大范围的搬迁、避险行动中,庆元县自加压力,最大程度满足老百姓的安居需求。现在,庆元各乡镇(街道)都挂着这样一张“大搬快治”作战图,全县19个乡镇(街道),89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红线内外同步推进。

  截至目前,庆元“大搬快治”行动已完成红线内搬迁近8000人,占任务总量的九成以上。红线外,十几个村正启动整体搬迁。

  (三)民生配套让下山移民住得安心

  地处浙江西南山区的丽水庆元县,主动加压,在主汛期来临前,完成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8765名山区群众的搬迁避险安置工作。老乡们下山后是否能住得下、住得好、住得安心?

  “上去看看。”眼看着村里就要整体搬迁了,庆元岱根村村民胡光宇,显得有些心事重重,作为村里最大的香菇种植户,这个菇棚也要搬家了,“我想应该还是继续做吧,到大城市里一下子去找什么工作的话毕竟文化还有很多东西(跟不上)。”

  下山后靠什么生活?岱根村有一半以上村民零散种植香菇,像小胡这样为生计担心的有不少。为了打消大伙儿的顾虑,村干部带着小胡找到了山下的香菇大户胡惟朋。胡惟朋2006年从木桥头村下山搬迁,2009年办起了香菇农场,年产值500多万元。现在有40多名下山移民的老乡跟他一起干:“像之前从东部到县城80多公里,也没有那么多产量,也没有那么好的平台,没有这么大的地方建。”

  看着老胡成片种植的香菇大棚,即将下山的小胡,多了不少信心:“我们两个产业间可以进行交流,他这边的销路好可以联合起来,我们现在做东西一定要做质量做生态。”

  尽量让下山群众就近就业,庆元在建设安置小区的同时,提前规划了配套产业。这片200多亩香菇集中种植基地,紧邻着安置小区,下山的农户可以统一入驻,走集约发展的路子,合力打造品牌。而眼前的这个占地40万平方米的“同心新村”是全省最大的安置小区,建成后可安置12000多名群众。小区附近规划建设了五都生态工业园、和平生态工业园区,可以容纳两万人就业。“在附近的厂里上班,现在3000多一个月,跟原来比起来多了,这要感谢党和政府啊!”居民叶庆民说。

  县政府还出资办起免费就业技能培训,从16岁到60岁的老乡都能参加。设置了包括农家乐厨师、美容师、超市经营等13项培训项目。

  除了能就业,搬迁家庭的子女就学,也同步纳入规划。最近两年,庆元县投资2个亿,新办学校2所,同时加紧完成6所中小学扩建。全县最好的幼儿园,就建在同心新村旁边,今年9月即将投入使用。“让老百姓就近就医就近就学就近就业就近出行,让老百姓搬得出,能就业能安得住。”庆元县县长胡献如说。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在庆元城东小学,崭新的课堂里,孩子们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

    (编辑:陈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