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吟诗诵词  正文
庆元菇乡文化园楹联(匾额)赏析
2017年08月16日 11:54  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吴宗祥 

  (一)楹联

  1、文载菇源溯南宋;

  香飘蕈席厚中华。(王翼奇)

  赏析:上联以文献记载为依据,指出中国人工栽培香菇的记载至少比日本《惊蕈录》早500多年,阐明中国(庆元)世界香菇发源地的地位。下联突出香菇独特的食药用价值,称赞“百菇宴”丰富和发展了中华美食文化。该联对仗工整,语言精练,以“无情对”(上下联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形式从两个方面赞美庆元香菇。在格律的技巧上,上联运用宋人特别偏爱的拗句“仄仄平平仄平仄”,如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增添了几分雅趣。

  2、一技剁花传四海;

  千秋育蕈忆三公。(尚佐文)

  赏析:上联以“一技剁花”,突出了“剁花法”这一独门绝技,暗合明太祖特许龙庆景三县菇民制菇专利的传说。“传四海”不单是传播很广的意思,而有一技在身,走遍天下的意味,正如有题庆元香菇博物馆诗“不辞劳苦与酸辛,一技缠身可避秦”。下联表达了千百年来,广大菇民对吴三公发明人工栽培香菇的怀念,以一个“忆”字,如万缕情丝,牵系着庆元人民的感恩之情。该联紧扣吴三公制菇法浮雕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源亭”内涵。

  3、素香一片堪朝佛;

  瑞木千年犹著花。(景迪云)

  赏析:上联以“素香”赞美香菇的高洁与庄重,以素香礼佛,以香菇待客,表达了庆元人民的虔诚和热情。上联还巧妙地引用了朱元璋郊祭和刘伯温推荐处属香菇的传说,却又不着一字,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下联表面是对菇木的赞美,其实是在赞美香菇这朵伞菌之花,历经千年,仍然盛开在庆元大地上,发出奇异的光彩。

  4、化雨春风活泼泼;

  腾蛟起凤喜连连。(李利忠)

  (该联用于庆中外“松源书院”建筑小品上)

  赏析:上联化用东林书院联“主敬存诚,坦荡荡天空地阔;穷理尽性,活泼泼鱼跃鸢飞”,却又另翻新意,展现了学子们在老师春风化雨般地细心教育下,愉快学习、快乐地成长的生动场景。下联引用了唐王勃《滕王阁序》之“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比喻庆元书院历经千百年,从北宋进士到近代学子,培养了大批人才,一个个腾蛟起凤,喜事连连。

  5、霞帔有缘大登殿;

  月弦无事小开门。(吴宗祥)

  赏析:上联以戏服霞帔代人,从局部着笔,展现庆元菇民有幸结缘二都戏(菇民戏),从此走上戏曲舞台的大雅之堂,享受香菇文化的特有魅力。以服饰代人是古人常用之手法,如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情奉玉盅”中“彩袖”指歌女。“大登殿”为二都戏剧目,剧情大致是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与丈夫薛平贵相会,这时丈夫由花郎变为西凉国王,王宝钏被封王后,凤冠霞帔大登殿。下联以一弯新月比喻胡琴的弓弦,在闲暇无事之时,在公园的长廊上拉一段“小开门”,有说不出的闲情逸趣。“小开门”是二都戏曲牌。

  (二)匾额

  1、长廊匾

  云骨花姿(尚佐文)

  赏析:以云的形状,花的姿态,形容香菇像云又像花,赞美香菇的吉祥美丽,与庆元香菇的文化符号--祥云形相符合。云还有多的含义,如千祥云集,以云卷云舒,比喻庆元具有香菇集散地的地位。

  2、四角亭名

  思源亭(吴绍辉)

  赏析:四角亭区块展示的是香菇“源”文化,通过香菇“源”文化的追思,感受古老制菇法的特有魅力,通过“源”文化的认识,提高对家乡的自豪感,特别是要通过“源”文化的感悟,多一分感恩之情。“思源亭”正契合楹联“一技剁花传四海;千秋育蕈忆三公”所表达的内涵。

(编辑:庆庆)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