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散文随笔  正文
清明归乡有感
2017年08月16日 11:54  来源:中国庆元网  作者:何芙群 

  工作后定居丽水,我便很少回老家菇乡,今年清明小长假,和家人一起归乡祭祖。坐在回去的车上,这不到200公里的路程却被沉重的心境拉的好长好长,这次回去除了祭祖,还要探望两位已卧床不起的亲人,她们的生命就像一盏快被耗尽的枯灯,随时都有可能熄灭。

  “妈妈,看,是孔雀!”两岁半的儿子指着高速路两边急闪而过的墨绿叠翠的山峦,把枝叶繁茂、形似孔雀开屏的几颗大树当成了他眼中的孔雀,兴奋地喊着。小家伙并不知道,这些储存着我童年记忆的青山绿水下,深埋着我们逝去的亲人,他们化成了春泥与这山水一道守护着我亲爱的家乡。当我如他这般幼小时,清明节对我是清香可口的清明粿,可随着年岁的增长,身边的亲人相继离世,清明节早已变成无处诉说、黯然神伤的思念。

  母亲出行前看了黄历,清明节前两日是扫墓的吉日,于是我们按照她的意思,提前了扫墓的行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并不适合今年的清明节,扫墓当日天气晴朗,且因有儿子加入,一路上和他说些家乡的山山水水,听听他的童言童语,我们的心情也并非断魂。祭祖的小路弯曲颠簸,父亲一路叮嘱我们记住路线,以后得靠自己找亲人的归处。母亲晕车了,可一到目的地,她还是坚持要和我们一起去扫墓,说平日来的少,一年一次不能缺席。

  爷爷奶奶在半山腰的墓地相依而偎,两位老人生前便患难与共、感情深厚,死后也真正做到了风雨同在、相依相伴。去往墓地的路陡且滑,我和丈夫一步一滑,踉踉跄跄的,手脚居然还及不上父亲母亲利落便捷,要知道父亲还替我抱着儿子呢,他们早到了,我们还在艰难地行走,在儿子的加油声中才终于爬上了半山腰。

  这是个草长莺飞的季节,爷爷奶奶的墓碑在杂草丛中若隐若现,父亲赶忙上前徒手抓起离墓碑最近的杂草,泪眼里分明夹杂着心疼和愧疚。望着此情此景,我的心里不禁飘起了小雨,回想起爷爷在我们订婚前日硬撑着病体送来的祝福,回想起奶奶在我们结婚当晚不顾疲惫等到深夜递上的红包,他们用最亲切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作为子孙的幸福,可惜还没等到我儿子出生,他们便都离开了。我们的到来,让爷爷奶奶长眠的这块土地弥漫着惆怅和思念,人的一生就是在寂寞轮回中不断前行,在追忆先人恩德的过程中我们也扫清了心里的尘埃,体会到人间的美与善,体悟到活着的意义。

  待丈夫和父母清理完墓地上的杂草,我牵着儿子和他们一起在坟前祭拜,看到我们合手鞠躬的样子,儿子居然也惟妙惟肖地模仿起来,让大家忍俊不禁,我想爷爷奶奶若泉下有知,也一定会欣然而笑。下山路上,我顺手折下一株杜鹃花,把对亲人的思念带回家。

  从墓地回去的路上,要开过一片山峦,母亲忽然指着其中一处,告诉我们那是她和父亲百岁之后将要长眠之地,他们早在几年前就为自己物色好了。我忽然觉得心里一沉,如今还体壮健硕的父母早为自己找好归处,他们对生死的释然让我悲从中来。我是如此幸运,过了而立之年都还有父母公婆疼爱,可相比他们的付出,我为他们做的实在太少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是上天赐予我的厚礼,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从眼下开始一定要对他们珍而重之,尽自己所能体贴孝敬,唯有如此,日后才可无愧于心地接受“父母去”,不留尽孝无时的遗憾。

  清明回来后,我把带回的杜鹃花插在杯子里用水养着,我是笨拙之人,对养花又没有经验,没过两天,这花便失去了在山间的挺拔娇艳,耷拉着脑袋奄奄一息,我有些遗憾地放弃了它们。丈夫安慰道:“没事,明年还去呢,到时候再带些回来。”“你还记得路吗?”我问道,“当然!”丈夫咧嘴一笑,我不禁望向窗口,遐想明年此时,我从山间带回的杜鹃,用毫不掩饰的美肆无忌惮地扎入人们眼帘……

(编辑:庆庆)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