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社会广角   正文
三伏天已至 关于“冬病夏治”您知多少?
2017年07月12日 09:09来源:中国庆元网-菇乡庆元 作者:记者 王伊芳

  三伏天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伏,第五个庚日(再十天后)为末伏,均为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

  7月12日,是今年初伏的第一天,我县正式进入了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段。在感受高温炙烤的同时,不少讲究养生的市民开启“冬病夏治”模式,三伏贴也火了起来。

  “我已经预约了12号的三伏贴给宝宝了。”已经坚持第二年给宝宝贴三伏贴的郑女士告诉记者,此前她的儿子感冒时经常会诱发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后来听说三伏贴对呼吸道系统的疾病特别有效,就带儿子去试了试,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现在儿子不仅呼吸道系统疾病没有复发,连感冒都少了,于是今年她又赶紧预约了。

  在单位上班的吴女士是三伏贴的铁粉,她说“以前仗着自己年轻,一年四季都是裙子,导致膝盖提前‘衰老’,夏天一吹空调,膝盖就疼,可难受了,后来当医生的朋友建议我贴三伏贴,贴了三年,很明显感觉自己夏天吹空调膝盖不疼了,体内湿气也少了。”说起三伏贴给她带来的变化,吴女士赞不绝口,并表示自己还要继续贴,继续巩固。

  听着身边的朋友对“冬病夏治”如此推崇,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县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主任吴其洪。

  哪些病算“冬病”冬病为何要夏治?

  中医认为,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的如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鼻炎、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

  冬病有两大特点:一为患者为平素阳虚体质的人。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二为疾病症状遇寒加重。如80%的哮喘患者都属于阳虚体质,入冬以后,咳嗽、喘憋的程度都明显增加,此时,应“急则治其标”,先控制咳痰喘的症状,等到夏季再采用温阳散寒的中药外敷祛除伏痰、扶助阳气、增强体质,使冬季症状减轻,或不再发病。

  “冬病之所以夏治,是因为只有夏天才能除去此类病人体内的‘病根’。”吴其洪告诉记者,以慢性咳喘病为例,其病根就是寒和痰,寒痰一日不除,咳喘一日不愈。人的阳气在冬季是一年中最弱的,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寒冰一片,两寒夹击,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病,就像是雨天晾衣服,很难晒干。到了盛夏,人体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这时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也就是病根,最易被赶出来。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所以此时进行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但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发作或容易发作的疾病疗效显著,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贴三伏贴的原因。”吴其洪说每年三伏天前来贴膏药的市民都很多,而且贴过市民普遍都反应效果不错,“像过敏性鼻炎、打喷嚏、鼻塞等症状,不少人贴了三次以后就明显缓解,还有些老年人到冬天容易哮喘,一年夏天贴下来,当年的冬天就不哮喘了。”但吴其洪也表示个体有差异,吸收也有快慢之分。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天人体阳气最为旺盛,因此市民此时所贴的膏药便称为三伏贴。这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防治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哮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秋冬发作的疾病。敷贴的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吴其洪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因为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但若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每10天贴1次,最好连续贴3次,连续3年为一疗程。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饼,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这里提醒大家,我县中医院和人民医院三伏贴时间略有不同,县中医院三伏贴时间为:7月12日-7月22日(初伏)、7月23日-7月31日(中伏)、8月1日-8月20日(末伏);县人民医院三伏贴时间为:7月12日-7月21日(初伏),7月22日-8月10日(中伏),8月11日-8月20日(末伏),其中中伏20天,市民可按平时习惯只贴一次,也可选择多贴一次加强贴。

  医生建议 对待三伏贴要理性

  三伏贴尽管对多种病症有良好的效果,但毕竟只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面对复杂的病症,它亦有局限性。并非“万能贴”。如果盲目自行贴敷,可能适得其反。“对三伏贴的效果,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不能夸大了。”吴其洪补充道,三伏贴只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而且是治疗疾病的辅助疗法。对重症患者来说,不能用来代替正规治疗,更不能将它视作包治百病的疗方。

  总之,“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用,因此应该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因使用助阳的药物,耗伤阴液,引发其他问题。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证型,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而只有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通过冬病夏治能获得疗效。因此,患者需要在三伏天到来之前去医院就诊咨询,看自己是否适合。

  三伏贴贴后注意事项

  三伏贴有这么多的功效的同时,医生也提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为确保疗效,一般膏药须贴4~6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微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药物,防止出现水泡等症状。

  膏药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膏药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贴敷期间还应禁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三伏贴虽然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使用的中药有些含有微弱的毒性,所以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3岁以下的幼儿孕妇、年老体弱、2岁以下的孩子应慎用或者禁用。

    (编辑:陈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