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庆元文艺 > 散文随笔  正文
乌石岭古道的乡愁
2016年10月12日 09:27   来源: 中国庆元网-菇乡庆元   作者: 李和达  

  在外工作的我,每年回到老家过年,都要选一条古道走走,似乎成为传统的节目了。

  庆元是一个山区县,村落众多且分散,古时人们出行最主要就是依靠步行,筑桥修路成为古时最为重要的善举,可见路桥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古道纵横交错,就像散落在庆元大地上的一串串珍珠,串起了所有的村落。即便是现代交通不断完善,虽有大量古道被破坏,也有许多被遗弃荒废,但是菇城境内依然有许多古道保存完好。纯朴的村民还定期除草修补古道,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农历8月摡路的传统。这些古道上饱经沧桑的石砌路面、遇水架设的精美木拱廊桥、历史信息记录丰富的古凉亭,以及村口的水口老树、小庙宇、石碑、古宅,无不透露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做为一名庆元人,倍感自豪。偏远、交通不便,发展缓慢一点,看来也并不完全是坏事,反而保存下更多的东西。比如,庆元的古廊桥、古道、唐时古语。春节回家选择一条古道走走,领略一下家乡古道的味道,也便顺理成章了。

 
 

  今年已是第四个春节初一出行了。记得第一次行走,是初一时与几位亲戚在老家黄坛的古村落中恣意行走。黄坛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传统的古村落,是庆龙古道上一个重要的古驿站,古村落气味非常的浓厚。只可惜就这么短短的三五年,除了季氏宗祠孤独的屹立之外,整个村庄面目全非,村中众多古建筑、古街道、古牌坊已消失殆尽,让我痛心。政府的旧村改造政策中,以旧换新的老房一刀切拆除的做法真的值得商榷。前年的初一,与4位回家过年的朋友相约走大济金甃街古道,这条古时庆元县城到大济村的古驿道,全部用形似金条的小青砖紧密侧砌,巧妙组合出许多图案,让我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去年的初一,便有意相约了8位同回家乡的朋友,去走了应岭岚古道,这是古时闽北入浙的官道其中一段,路上也有许多可看之处,特意写了小文《行走庆元应岭岚古驿道》,留下记忆。

  今年刘主任早早招呼,依然相约8人,正月初一下午走的是星光到淤上的乌石岭古道。古时庆元的古道主要有庆龙古道、庆景古道和浙闽古道。而浙闽古道又因到福建的不同县而分为庆寿古道、庆政古道、庆松古道和庆浦古道。庆政古道为南通政和的干道,从庆元城内出发,经五都、淤上、小安翻越岭腰入政和县境。我们行走的乌石岭古道是庆政古道的一条支道,从庆元县城出发,经赤膊岭、过星光、翻村弄岭、乌石岭,过甘公坑、车下、山根到淤上。这条支道比起过五都的主干道,路近但岭陡,不易行走。

  车停星光村起步,一直向上爬村弄岭。到得半岭,回头望,星光一片尽收眼底,一个似金碗的小盘地,四周群山围绕,盘地中间有一大块突起的小山,山顶上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开发耕地时留下了一个“心”形的小山顶。远观整个盘地,心形在中心,周边是水田,四周是苍翠的竹林和高山,即便是这个南方最为荒凉的季节,也是美感十足。

  不足十里的山路,我们走走聊聊一个多小时才到坳口,乌石岭村就在坳口处。村庄不大,顺着坳口处向南边依山而建。坳口处一户人家的子女6个都全部回来过年,倒是十分的热闹。女主人很是热情招呼我们,泡上热腾腾的土茶,端出瓜子花生粿片和自制的酸枣皮等茶点。女主人还很好聊天,一番闲聊下来,得知村子以翁姓、陈姓为主,有3个自然村,海拔有600米左右,行政村地理位置处于中心,村子四周上来有三条岭,除了北边星光上的村弄岭,还有东边林后村上来的大钵岭,南边我们要下山的甘公坑上来的乌石岭。沿着石罩路在村中转了一转,如其他小村一般,大部分的村民都已外出,即便是春节也没有多少人气。

  村中有一幢古民宅非常的有特色,古宅有三层高,正堂屋设在二楼,堂屋临天井边上还有一排美人靠,这样的结构和样式,在江南民居中非常的少见,同行中从事文物工作的同学也觉得很是神奇。空空的房子中,只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居住,老人热情介绍说,这房子是以前村中最大最集中的场所,村中大的事情都在二楼正堂屋中商议,过年狮子龙灯都要上二楼堂屋上舞。我细细察看一下,二楼的楼板和美人靠的扶手都磨得非常的滑亮,四周的板壁上还贴着报纸、通告一类的。一楼的装饰和板壁都不如二楼精致,堂屋后面的楼梯已经腐烂倒塌,还留下一个扶手,上面有刻花,油漆已磨光。走到屋外看,四周的泥墙倒是很完整,土墙夯到二楼,三楼是用木板壁,开出一排洋气的小窗户。同学介绍,浙南一带的泥墙是不能垒太高的,过高了因为雨水很容易倒塌,这也是江南一带的民居一般以二层为主的原因。村中唯有一幢大房子盖到三层楼,而且把正堂屋设到二楼,当时是什么原因呢,倒真的值得考究。

  几百年来,也许古宅中不知有多少的悲欢离合,我们只是过客,匆匆看上一眼。

  向下到淤上的路更长一些,大概有15里。告别时女主人热情为我们指路,一路上会有三座桥,第一座桥要从桥下过,第二座桥要过桥上,第三座桥是从桥边走,即简便又易记。可见平时来走的人多了,指路也总结归纳得很到位。事实证明,按照三座桥的指路而行,肯定能顺利的走到甘公坑。

  向下的路,比星光上来的路上可看的东西多了,意境也更好一些。路上要过甘公坑、林下、山根村,一条小溪流一直伴随着前行,村口的古树、小庙、廊桥,都各具特色。尤其是几座廊桥,虽然只有百来年的时间,但是跨在山涧小溪之上,巧夺开工,或石或木,样式各异,与周边山色混为一体,极为反映庆元先民的聪明智慧。其中两座桥的主梁上,还有当时庆元县官捐助修建的名字,可见当时已是一条重要的通道。

  三个多小时充满好奇的行走,大家不觉得累,倒觉得很有收获。闹猛浮喧的春节,挤一点时间行走隐没在山林间幽深、静谧的古道,踏着铺满落叶的石台阶,呼吸山间清新的空气,听听清翠的鸟叫,看看绚烂的山花,感受着古人的艰辛与不凡,将尘世的喧嚣和烦恼暂且抛开,不失为明智之举。

  乡愁是一种记忆,记忆顽劣少时的点滴。乡愁也是一种回忆,回忆现在每次回乡的经历。

  有时间去古道上走走吧,也许会勾起儿时的记忆,至少可以丰富以后的回忆。

  让我们一起变老,一起留住心中那淡淡的乡愁。

(编辑: 方淑君 ) 
©庆元文艺网
主办:庆元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庆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