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新闻   正文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争艳 铅笔产业奏响发展强音
2016年09月27日 09:26来源:中国庆元网-菇乡庆元 作者:记者 吴明标

  编者按: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在全球经济一片低迷中,庆元铅笔产业“十二五”期间以产值年均递增26.5%之态,发展如此之迅速,不能不引人刮目相看。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协调”的发展思路推动下,庆元铅笔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有着守成的毅力,更有着开拓的魄力。

  挑战不息,活力不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视品牌培育、加大产业平台建设力度……对于庆元铅笔产业来说,每一次经济下行压力都在考验着产业发展的韧性,而制造业的寒冬总是蕴藏着春的气息,庆元铅笔产业正是秉承着“稳增长、推转型、补短板、强担当、见形象、谋战略”的发展思路,奋力推进产业升级,为致力打造全球铅笔产业高地的目标而砥砺前行。

  今日起,本网从产业发展视角出发,特别推出“小铅笔大转型”系列报道,见证正在茁壮成长中的庆元铅笔产业。 

  “小铅笔大转型”系列报道(一)

  “全厂只有一名门卫留守着,地上杂草丛生,生产的机器上也是布满了灰尘。”1997年,黄田私营企业家周光军临危受命,作为浙南铅笔厂第六任厂长接手了这家已经停产1年半的铅笔企业。

  1978年,浙南铅笔厂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应势而生,成为当时全省建厂最早、也是全县唯一一家铅笔生产企业。

  “简陋的厂房、粗放型的生产设备、只有10来名工人,每天生产不超过两万支笔。”回忆企业起步之初的生产情景,时任第五任厂长吴志平感触倍深。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浙南铅笔艰苦前行,成为了当时的“明星企业”。

  1994年,在新一轮企业技改时,政府花百万“重金”用于企业的更新换代。据当时在企业工作的职工李光满回忆,为了重振旗鼓,企业在完成技改之后,提出了铅笔厂年技改一百万投入、税利一百万、一千万销售额、年产生一亿支铅笔的“四个一”的发展目标。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体制机制的限制和牵绊,作为县重点乡镇企业的浙南铅笔厂最终和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陷入困境,一度停产。

  当年提出的“四个一”发展目标,一度成为了泡影。周光军接手后,通过调整发展战略,优化操作流程,争取政策支持,更新生产设备,学习先进技术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让濒临破产的浙南铅笔起死回生。

  仅用了一年时间,浙南铅笔厂就重新步入了正常的生产轨道,次年年销售总额达400多万元,税收超过30多万元。

图为铅笔企业繁忙的流水线 郑承春/摄

  

  1999年5月浙南铅笔厂改制成功,并更名为“浙江省庆元浙南铅笔有限公司”。通过企业改制,理顺了企业发展机制,庆元铅笔由此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00年之后,久灵笔刷、鸿星文具等一大批铅笔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浙南铅笔可以说就是庆元铅笔产业的‘黄埔军校’和孵化基地,从这里走向各地发展铅笔产业的有50余家企业。”周光军自豪地说。

  据了解,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庆元铅笔通过孵化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从单一到综合、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庆元铅笔产业从浙南铅笔厂一家铅笔企业发展到现今的近40家铅笔企业,从当初几十万元工业产值发展到现今的10多亿元产值,从当初的几百万支产量发展到现今的40亿支铅笔,从当初创税几十万元发展到现今创税几千万元。

  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推动铅笔产业发展升级的政策,实现了该产业的集群发展,先后荣获“中国铅笔生产基地”“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铅笔出口基地”等荣誉称号。2015年,铅笔产业工业总产值11.5亿元,总产量40亿支,占全国总量的20%。

  一串串见证铅笔产业发展的数字令人振奋,“十三五”加速推动铅笔产业转型升级、聚集发展的时代“强音”正激情奏响。

    (编辑:方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