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庆元   正文
[浙江日报]走进庆元古村西洋——山尽处,古意浓
2016年05月31日 09:49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原标题:走进庆元古村西洋——山尽处,古意浓

  大凡一个村庄,无论它存续了多长时间,总有那么一些景致或故事让人难以忘怀。由庆元县城通往百山祖景区途中,就有一处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古村,因其四面山环水抱,一溪清水依附脚下,方志载曰——西洋村。

  回首处,古建依旧

  西洋村位于五大堡乡东南厢一土名曰乌荫凹的山脚下,约清嘉庆年间,由吴氏、全氏和叶氏三族人迁徙至此,认为此处是块风水宝地,于是便置田畴肇基至今,2012年被丽水市命名为“生态文明村”。

  村庄四面靠山,风景优美,土地肥沃,海拔460米,人口240余人。村民除种植水稻、番薯和马铃薯外,还种植大量的香菇、黑木耳等经济作物。

  西洋村西以洋坑溪与东岱村为界,东厢为连绵起伏的百山祖山麓,林木茂密、泉水清澈,北面有一座名为“西洋殿”的殿宇建筑和兰溪廊桥。

  西洋殿又名“松源殿”、“吴判府殿”,坐落在西洋村松源溪畔,始建于宋咸淳元年,是古代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该殿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总进深32米,面阔19.4米,占地952.35平方米。自南而北为照壁、门楼、倒座、戏台,东西两厢钟鼓楼、中亭、正殿。东侧观音堂,西侧庙祝社。门前倒八字形照壁,三开间。它在庆元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既是龙庆景三地数以万计的菇民竞相朝觐之地,也给后人留下了熠熠生辉的香菇文化遗存。

  而国家级文保单位——兰溪廊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由邑人谢子隆、吴丰等募建。其建筑宏伟、匠心独运,为我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与吴三公之大殿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当下庆元县境内的一大特色旅游景观。1983年因兰溪桥电站库区蓄水需要,按原貌拆(迁)建至西洋殿旁边。

  该桥木拱架并列有17组拱骨,桥东西走向,全长48.13米,面阔5米,设廊屋19间。据清光绪《庆元县志》记载:相传兰溪籍人游历庆元,见此地群峰拱揖,四水归堂,是风水宝地,遂将其父葬于此,故将此地命名为兰溪。桥与西洋殿山迴水复,松柳葱郁,古道通幽,酷似桃源。

  西洋村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势较陡,整个村落因顺山势而布,高低谐和,错落有致。在古民居中,保存完好两座且堪称经典的“财主阙”吴氏古宅院,颇具大户人家风范,足见百年之前吴氏在西洋村的显赫地位。兰溪廊桥之下,碧波荡漾,波光敛滟,天水一色,相映成趣;东厢百山祖,北厢巾子峰,遥相呼应,匍匐逶迤,自然天成。

  芳菲尽,绿意绵延

  西洋村的美,美在建筑的智慧上。它的建筑似乎有意在营造山水园林建筑群落的风格上下功夫。整个村子的房子都用青砖与石块相垒相叠,石灰浆构缝。一青一白,一浓一淡,就像是画家笔下不经意间晕开的一幅淡雅国画。

  几年前扩建的一条公路,从西洋村前穿行而过。站在路边,极目远眺巾子峰顶峰,辽远的山峦,只有新绿的大树小树在骄阳下枝摇叶展。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三百年前的西洋村先民之瓦舍,已随岁月的风烟飘逝,片瓦尚存,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村中翠绿,绵绵无绝境,沿着长长的巷道一直前行,就可以走到村头的洋坑溪入村口。

  西洋村的美,美在选址的合理上。村址之所以选择这一方风水宝地,主要按南方常规的建甄造屋之道,以依山傍水、风光相宜。穿村而过的是一条四季不涸、两米见宽的小溪。溪水从村子的右侧的山岭上,一路放歌而来,绕过村脚,汩汩地注入松源溪,日夜不停地奔流到闽江,汇入东海。

  西洋村的美,还美在设计的精巧上。西洋村的房子依山势而建,地势的陡峭决定了整个村庄布局之纵深与特征。房子只有两层,或疏或密,一张一驰,似乎在超越自然,又似乎在呼应易经中的某些禅意。因此,房子形成了多台、楼、阁;纵横间以巷、弄。石门槛、木窗户,既便于进出,又利于采光透风。

  房子正前面朝向是一个天井,左右两边开砌大小门,均用青石大条柱做门框,每道门口置有精雕细镂的两方青砖石。门的上方一般有三檐雨帘向上翻起,用于遮风挡雨,又像是一朵花中的花蕊,不经意间点缀了这一方淡泊的村落,仰望巍然壮观,近看气势磅礴。置身这古朴、典雅的建筑群里,久居城市的人定会生发一种回归故园的轻吟与慨叹。

  三百年来,西洋村吴氏、全氏和叶氏族人,正是靠着的勤劳双手,收获着生活的富足和精神的满足。说起“幸福感”,他们顷刻便会泛起会心的微笑,在昼夜流淌的松源溪右岸向你挥手致意。

    (编辑:陈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