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专题专栏  >  梦想照亮前行  >  梦想   正文
梦想照亮前行 | 蒋烨芳:十年等待,只为这一天
2016年05月30日 09:03来源:中国庆元网-菇乡庆元 作者:见习记者 王伊芳 黄 斌

  人物:蒋烨芳

  身份:机关单位职工

  居住地:庆元

  经历:2006年,23岁的蒋烨芳,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这些年,她一直坚持清淡饮食,希望有一天能遇到“有缘人”,并帮助他或她。今年2月初,她意外地收到“可捐献”通知,于是更加注重锻炼身体和饮食……今年5月9日,她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完成了10年夙愿……

  5月9日13时10分,浙江省中医院。蒋烨芳静静地躺在1号病床上,面带微笑地注视着眼前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机器。半个多小时前,医生、护士开始为她的手臂上插入各种导管,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17时10分,260ml的血液循环量采集完毕。19时,化验结果显示: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她是庆元县第2例、浙江省第276例、全国第56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一天,我等了10年……”蒋烨芳开心地说。

  10年前成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时间回溯至2006年11月的一天,县红十字会对全县志愿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进行血样采集。当时,23岁的蒋烨芳是县运管稽征所的一名职工,得知消息后,她立马前往血样采集点,详细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

  “曾看到报道说,台湾这样一个小岛,人没有大陆多,骨髓库的存量却多于大陆……我觉得,作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应该‘入库’。如果真有机会帮助别人,也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有这样的想法后,蒋烨芳进行了血样采集。经检验血液合格,蒋烨芳详细填写了个人资料。随后,工作人员将她的相关资料录入到中华骨髓的数据库中。至此,她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尽管配对成功的概率很低,可万一成功了呢?我就能挽救一条生命!”蒋烨芳将这一想法告诉了父母。“这是能救人的好事,我跟你爸爸的年龄不符合捐献条件了,不然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入库’。”蒋烨芳的父母非常支持她的做法。

  相关资料录入到中华骨髓的数据库后,蒋烨芳还时常会在父母面前提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事。可她知道,“配型”成功并非易事,这要看“机缘”。然而,生活琐事太多了,在她的内心,这件事也随着时光的流逝有所淡化。后来她也调到了县财政局工作。尽管如此,她仍存一丝念想。因而,有两件事,她一直坚持:清淡饮食和不换手机号码。

  也许就是这两个“坚持”,延续了她的梦想……

  “两个电话”让她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今年1月底,蒋烨芳接到了一个电话,手机显示归属地为丽水。自称是血站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询问:10年过去了,是否还有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愿,如果不想继续捐献可以退库。蒋烨芳想,既然已经“入库”了,那名额就留着吧。如果真有机会配上了,能够帮助他人也是好的。于是,她爽快地答应了继续捐献的意愿。

  今年2月初的一天,蒋烨芳接到了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这一次,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初配与一患者相吻合,并询问其是否考虑能够进一步做高配检查。

  蒋烨芳听后内心满是激动。“接到电话时,我很惊喜和意外,因为非血缘关系人群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成功率只有数万分之一乃至百万分之一,大部分志愿者可能没有捐献的机会,而我等了10年,终于等到这样的机会,感觉非常幸运,所以马上就答应了。”蒋烨芳回忆说,当时就像是找寻到“宝贝”一样高兴。

  当天回家后,蒋烨芳便兴奋和家人说了这件事,家人也十分支持。对于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她觉得无比骄傲。

  但高兴过后,蒋烨芳又担忧起来。原来,去年9月份,蒋烨芳献血后,觉得身体有点虚弱。“能配型成功,是多么不容易,如果到时体检不合格,也是白搭,以前听过太多体检被刷的例子,所以我不希望到这一关了还失败。”蒋烨芳下定决心锻炼身体。

  于是,蒋烨芳每天早晨6点30分出门,绕过境公路跑步一个小时左右,再到单位上班;每天晚上她和朋友们到过境公路散步、锻炼;周末,时间宽裕些,她还去10公里“拉练”,线路从市民广场到洋心桥分叉路口,再折回跑……

  除了身体素质要“过硬”外,饮食方面也得控制。蒋烨芳的母亲因为喜欢吃杂粮,所以家中饮食一向很清淡,这为她的身体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保障。但那时的蒋烨芳,担心身体状况,下狠心“雪藏”了平日最爱吃的零食。

  之后,蒋烨芳被安排在县人民医院抽了血,血样随即被送到杭州做了高配。过完年后,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又告知其高配化验结果与患者相合。

  随后,县红十字会为她安排了体检。蒋烨芳说,这次的检查项目比较细,尤其是抽血化验,就抽了好多管血。4月中旬,省红十字会打电话通知她,血样完全没问题,她这才松了口气。但这期间,她从未间断锻炼……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其实,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最终采集前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改变决定,随时终止捐献。“如果改变决定,首先对患者心理是个打击,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破灭不说,还需承担之前产生的费用。而且在最后阶段改变主意,患者可能已‘进仓’,消除了自身免疫力,这个过程不可逆,如找不到新的捐献者,可能就会面临生命危险。”蒋烨芳深知自己决定的重要性,便坚定地表示“要继续完成这次捐献”。

  因采集需提前四天打“动员剂”,蒋烨芳向单位请了假。5月4日这一天,她在母亲和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护下,来到浙江省中医院。蒋烨芳说,这是给自己“五四青年节”的礼物,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同事们知道后表示,平时内敛的小蒋如此勇敢,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住院期间,蒋烨芳每天都要打两支“动员剂”。打完针后会有类似发烧的症状,出虚汗、腰酸背疼……但她都默默忍受着。蒋烨芳捐献造血干细胞时间,安排在5月9日中午进行。当天12时20分,护士先从她手腕上抽了些血做化验。之后主任技师准备采集的机器和器材,接好各种导管。12时30分正式开始采集,护士长将留置管与输血管连接,机器启动……

  “捐献过程中痛的其实就是扎针的过程……捐献完成后,就感觉像是献了一次血而已,唯一的挑战就是采集时间长,不能随便上厕所,不能翻身导致有些腰酸背疼。”蒋烨芳说。

  采集造血干细胞的量,要根据患者的体重以及采集的效果来确定。蒋烨芳捐献的对象体重为80公斤,当天她捐献了260ml的血液循环量,用了4个小时40分钟才完成捐献。当晚,化验结果显示:采集量足够患者使用,不需要二次采集。

   “所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血液当天就输入到患者的体内,希望这些干细胞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造出健康的血液。”蒋烨芳开心地说。

  若身体允许还会帮助他人

  在浙江省中医院等待捐献的那几天,有一个群体,至今仍让蒋烨芳感动。原来,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都住在同一楼层,一些曾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常会“现身说法”,为志愿者们解答关于捐献的疑惑。这其中,李阿姨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李阿姨从浙江第98例捐献者开始,每逢有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总是在上午8时多,就出现在捐献者病房外,陪着每一位捐献者。她深刻觉得,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这当中每一个人,都在无私奉献。

  蒋烨芳说,她身边很多人,至今仍误认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还和以前一样要做“骨髓穿刺”,这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未普及造成的。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她说,现在的技术条件下,通常是采用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主要采用肌肉注射动员剂的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液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捐献者体内。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很安全,至今没有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案例。部分捐献者可能有“感冒”样症状。

  在采集完成后,一些轻微的疼痛感和不适将会很快消除……完成捐献后的蒋烨芳,经短暂休息后,而今又回到工作岗位。“虽然以后不太可能有机会,再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了,但在体质允许的情况下,我还会以其他方式继续帮助他人。”蒋烨芳说,她希望越来越多有能力的人能够“入库”,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编辑:陈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