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看庆元   正文
[处州晚报]送别“田师傅”

2012年09月28日 16:33   来源: 处州晚报   作者: 郭真 范正民 吴斌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 记者 郭真 范正民 通讯员 吴斌

  殡仪馆挤满了来送行的人,许多是特意从村里赶来的乡亲——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黝黑面庞上透着一份坚毅,但望着“田师傅”遗像的那一刻,他们眼眶中的泪花又透露出此时此刻的心情……

  这是9月25日上午,庆元农技干部廖必长追悼会现场。那一幅幅挽联,一条条挽幅,都写出了领导、同事和农民朋友们对他深深的哀悼。

  庆元县粮食产业首席专家、30多年来坚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被亲切地称作“田师傅”,9月23日上午8时6分,58岁的廖必长终因胃癌,静静地走了。昨天上午的追悼会,对于这位农业工作者来说,是与他深爱的土地永别的日子,而对于乡亲们来说,则是永远失去了一位“亲人”。

  “必长就这样走了,多么好一个人呀……”蹲坐在灵堂外的石阶上,吴松平久久没有勇气往里头走一步。他说,在听说廖必长住院的消息后,他前后去看望了5次,见证了那日渐消瘦的身躯,每每都令他心如刀绞。直到廖必长离世的消息传来,他还是不能接受这一事实。

  吴松平是庆元县松源街道五三村的种植大户,2007年底种植辣椒时与廖必长初次相识时,就被热心肠的“田师傅”给感动了。当年,廖必长先是帮忙找销路,之后,因为受市场价格波动,原来定销的老板不肯收购,又是廖必长为椒农专程跑到磐安说服老板前来收购,光那一次就为吴松平挽回经济损失四万多元。

  从最初只种了10多亩地,到今年的500多亩,再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能手”,廖林杰说,没有廖必长的指引,就不能有他今天的成绩。回忆起当年廖必长对自己的鼓励和帮助,廖林杰说,必长是一位坐不住办公室的干部,就算平日上班没时间,他也会利用周末来到田间地头,似乎总有和乡亲说不完的话。

  “我们都约好了,一定要来送老廖最后一程。这是我们的亲人呐!”和乡亲们回忆廖必长,记者总能感受到一份浓浓的亲情,言语虽然朴实,眼中的泪水却能说明了一切……

  “父亲说:‘我虽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家乡的父老乡亲认得我,田里的庄稼认得我……’”在为父亲的追悼会致谢词时,廖伟平几次哽咽。

  两年前,廖伟平被父亲说动,放弃了杭州的工作,回老家辅助父亲。回忆往事,刚到而立之年的他,不时取下眼镜,擦拭眼睛。“这段时间,‘种粮大户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发放’的事,父亲问了好几遍。上周二下班回家,我告诉他,补贴都发下去了,他很高兴,夸我说’你现在变聪明了’。”廖伟平说。

  “伟平,你那天提到工作上有什么事情问我的?你笔跟纸拿来记一下。”9月22日凌晨2点,廖必长去世前一天,病床上的他觉得状态好了一点,立马把儿子叫到了床边。爷俩谈的还是工作上的事。

  “竹口镇的项目,有一个50万元的红头文件,你去找找。集中育秧的事交代给兰洲(同事)了,具体要问他。就这么办。”廖必长费力地让儿子把工作一一做了记录。廖伟平一边写,眼泪一边不由控制地落在了本子上……

  “怕他太累,我当时只问了他两个工作问题,其实,我还有很多问题想问。”待父亲说完,廖伟平用棉棒蘸水,帮他擦嘴角,让他舒服点。棉棒不小心滑到脸颊,他笑了。“当时,我在想,会笑了,还不错呢。没想到……”廖伟平说不下去。

  “好像好多事情都没做”,在廖必长最后的日子里,家人总能听到他这样的喃喃自语……如今他不用再为工作操心了,在天堂,安详地躺在金黄的稻田中,闻着空气中泥土的芳香,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就让他好好歇歇吧。

(编辑: 周爱琴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我们
庆元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庆元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42  ICP备案号:浙ICP备200287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