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庆元网 > 新闻中心 > 本网特稿   正文
[本网特稿]农技干部好榜样——廖必长

2012年07月16日 08:41   来源: 中国庆元网   作者: 记者 范正民   放大 正常 缩小 打印
  他从一名普通农技员成长起来的粮油首席专家,用辛勤的汗水为万千农民指导农事,累计增收1.23亿元;

  他组织实施的项目获农业部农业丰收一等奖1项,省市县农业科技进步奖、农业丰收获15项,在省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31篇;

  他带病撰写了《关于上报庆元县2010年中央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和省支农项目《2010年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三新”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建设项目标》报告,并编写《庆元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十年规划》;

  他病重期间,依然坚守岗位,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服务——

农技干部好榜样——廖必长

 
6月4日下午,病重期间的廖必长(右一)来到松源街道上庄村天一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稻田里,指导水稻新技术高产示范方工作。
 

  6月13日到7月9日,浙江省第一医院5号楼6层35病床,是他接受冶疗的地方。在那20多天时间里,省农业厅的同事曾来看过他;县委书记杜光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吴积云去问候过他……

  从7月9日至今,县人民医院住院部3楼29号病床,是他调养身体的地方。在过去短短的一周,县委常委、副县长吴青松来看过他;许多从四方八方赶来的菜农、果农、种粮大户,以及单位同事、乡镇农技员……都来此看望他。他就是58岁的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一个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田师傅”或“田保姆”的农技干部廖必长。

  30多年风雨兼程,廖必长在党的关怀下,从一名普通农技员成长为庆元粮食生产首席专家。他用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踏遍家乡的每个村落,爬遍家乡的坡坡坎坎,熟知每一块田畈,了解每一户大户,在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上做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3月,他胃部不适,进行了胃切除手术。手术后的两年间,他依然坚持岗位,为我县农业事业默默奉献……今年6月,这位“铁”汉子病情复发严重时,仍在忘我工作……

  奔波在廖必长为之奋斗的菇乡大地上,整整5天的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就是“他一直以来工作非常认真负责、病重时仍坚持在一线工作”。翻开他2010年写的演讲手稿,上面写着:“逆境中,我从容、淡定、坦然,以积极向上、踏实干事的良好心态,勇于克服困难与挫折……回眸过去,我无怨无悔,还有四年时间,我就退休了。但我郑重承诺:不管未来的道路上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决不退缩……”字里行间,这位优秀共产党员情系“三农”、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令人感动。

  “要脚踏实地干事,要不断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廖必长工作时常说的话

  家乡的坡坡坎坎里有他深深的足迹,阡陌交错的田畈上浸透着他的奉献之歌。

  田间地头,是廖必长30多年来的挚爱。与田间地头结缘是他1981年从农校毕业之后分配到竹口区农技站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年轻的廖必长和同事们就跋山涉水,开始了艰苦而清贫的农技推广工作。

  有一次,廖必长在一农村看到,农技站送给村民的水稻种被用来喂鸡,他便走上前去了解情况。原来该村大多数农户对水稻单季常规品种种植都不太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产量低。自那后,廖必长就想,将来要向农户推广新的育种方式。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之后一系列的推广工作在各地开展。廖必长得知消息后,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一技术。随后,他和同事开始挨家挨户推广了2万多亩杂交水稻育种。

  因工作突出,1987年廖必长调任县种子公司任副经理。1991年又被调往县农业局粮油作物站任站长。

  一次,廖必长在苏州农业部举办的全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上了解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他认为很适合在庆元县推广,于是利用培训期间学习这种技术。回来后,他又联合植保站、乡农技站等专家组成攻关团队,准备在各地开展试验示范。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为了做好超级稻示范推广,廖必长和乡镇农技员,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重点推广超级稻强化栽培技术、超级稻旱育稀植技术、超级稻无公害技术、超级稻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超级稻集成技术示范推广等。

  当时同为农技员的王加平说,正是在廖必长等一批农技员这样的不懈推广下,我县粮食生产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2003年淤上乡超级稻品种Ⅱ优明86高产攻关田,采用强化栽培技术,创下了我县水稻亩产706.8公斤的最高产量记录……

  2008年,因工作业绩突出,廖必长被评定为高级农艺师和庆元粮食生产首席专家。

  作为一名老农技干部,廖必长常常会将自己的工作心得与同事分享。这一点,黎东兴深有体会。黎东兴是县农业局产业服务中心主任,与廖必长相识多年。“老廖总是对我们说‘唯有脚踏实地干事,不断学习才能有进步’。”黎东兴说,老廖就是一位不仅注重实践经验,而且更注重将实践经验总结提高到理论高度的农技干部。

  在廖必长的办公室,有一个专门存放各种证书的柜子。打开柜子的抽屉,一本本“红本子”展现在眼前:廖必长获得农业部农业丰收一等奖1项,省、市、县农业科技进步奖、农业丰收奖15项,发表省级以上科技论文31篇;2002年被评为“丽水市第五批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0年获得县委、县政府首届突出人才奖,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市农业系统十佳农技干部……记者数了数,足足有30本。

  “老廖,这30多年来,你为何能始终热心从事粮油生产工作?”“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农民、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过去的岁月中,我虽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家乡的父老乡亲认得我,田里的稻谷认得我……”廖必长说。

 [1] [2] [3] 下一页
(编辑: 吴凌云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我们
庆元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 庆元网版权所有 保留所有权利 浙江在线加盟单位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00042  ICP备案号:浙ICP备20028743号-1